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高熱值低焦油的秸桿*氣化技術研究
點擊次數:4472 發布時間:2005-11-22
項目(課題)名稱:高熱值低焦油的秸桿*氣化技術研究
申請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太陽研究所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
一、項目概述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面臨著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改變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用現代技術開發利用包括秸桿在內的生物質可再生能源,對建立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以及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都具有重大意義。
固定床高熱值低焦油秸桿*氣化技術是城鎮建設中就地取材,實現氣體燃料集中供應的關鍵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本項目是在前期云南省科委主任基金支持的“高熱值生物質氣化技術”項目基礎上提出的。前期項目于2000年6月順利完成了生物質氣化部分的工業化中間試驗,將現行生物質熱解氣化氣體的熱值從4800-5000kJ/Nm3提高到8000-10000 kJ/Nm3。本次申請旨在希望得到*的繼續支持,圓滿完成該次高熱值低焦油秸桿*氣化技術氣化技術的工業化中間試驗,將秸桿氣化過程中的干餾氣與輕質焦油脫出,裂解成熱值較高的焦油裂解氣。zui后,將氣化氣、干餾氣及焦油裂解氣混合,得到低焦油、高熱值的混合燃氣,使之接近城市現行的人工煤氣管網輸配的各項技術參數的要求。前期項目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工藝技術*,技術經濟指標合理。直接作為小城鎮集中供氣的氣源設備,可以滿足我國在突飛猛進的城鎮化建設中,將傳統直接燃燒生物質的用能方式向現代化城市用能方式和能源結構轉變的需要,取得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的效益。
二、項目立項的必要性
中國有句老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也是說,一個家庭過日子,*件事就是用能。對于現階段的中國來說,開發利用包括秸桿在內的農林廢棄物資源,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秸桿氣化不但可以提高燃料品位,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氣體燃料清潔,易于輸送,使用方便,是小城鎮建設中值得推廣的一項好技術。我國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農村城鎮化和城市社區化建設正方興未艾。據統計,我國城鎮化水平在1978年只有17.1%,到1997年達到了30%,目前,有1.2億農民進入城鎮生活;估計到201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45%,屆時,將有6.2億農民進入城鎮生活。按“云南省小城鎮發展目標設計”的要求,2005年,全省農村鎮占農村鄉鎮總數將達到目前37.4%的全國平均水平,即農村鎮540個,建制鎮664個,農村鎮平均人口為5000人,總人口要達到270萬人。到2010年,農村鎮要占農村鄉鎮的45%,農村鎮數量要達到650個,建制鎮要達到774個,總人口達到377萬人。面對這種情況,傳統的直接燃燒秸桿以取得炊事熱能的用能方式已無法適應城鎮化建設基礎設施的要求,取而代之就是要就地取材,將秸桿氣化成為品位較高的氣體燃料,才能滿足城鎮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秸桿一直是廣大農村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它們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化而成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太陽能的有機儲存。而且秸桿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有著其他化石能源不可比擬的*性。其在形成過程中,能吸收大氣中的CO2,減輕溫室效應;合理地使用秸桿資源,可增加作物秸桿的回田,有效減輕現代農業帶來的化肥對耕地的污染及水體的富營養化等方面的困惑,同時還可以減少對森林的砍伐,增加森林覆蓋率,保持水土,促進生態良性循環。能源的利用水平、質量與數量,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生活水平的現代化也是用能水平的現代化。中國十幾億人口,70%在農村,只有實現農村用能方式的*轉變,社會才會同步發展。
山東能源研究所經過 “七五”、“八五”近十年的攻關研究,于1995年推出下吸式的XFL系列秸桿氣化集中供氣系統,在山東恒臺縣大潘村進行93戶的集中供氣試點以來,經過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全國已有近百個供氣站相繼建成投入運行。而云南省自2000年開始到目前為止,也建成三個集中供氣點供氣。這充分說明秸桿氣化集中供氣深受農戶,特別是城鎮化后的農戶的歡迎。中國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發展中農業大國,在剛剛踏入21世紀的時刻面臨著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在不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的前提條件下,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改變傳統的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開發利用秸桿生產清潔能源是一項必然選擇。
然而,目前的秸桿熱解氣化集中供氣技術,均屬于空氣為氣化劑的固定床氣化爐型,所得氣體的熱值低(5000KJ/NM3左右),焦油含量高(900-100000mg/m3不等),與城市管網輸配所要求的燃氣的標準相距甚遠,只能在較小范圍、較短距離內供應,無法滿足城鎮建設要求的較大規模的應用。本項目提出的高熱值低焦油秸桿*氣化技術,在云南省科委主任基金的資助下,已完成氣化部分的研究結果表明,氣體熱值接近10000KJ/NM3,為現有產品氣的一倍,而且幾乎不含焦油。如果繼續得到支持,進一步完善整套技術,將干餾氣中的輕質焦油脫出并進一步裂解,zui后將氣化氣、干餾氣和焦油裂解氣混合,燃氣熱值和焦油含量將幾乎達到城市管道煤氣的要求。這將為城鎮建設提供一套秸桿氣體燃料集中供氣的*基礎設施。
三、相關領域國內外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在發達國家,生物質作為能源的利用,多采用高投入、高產出的方式,建設大型的生物質能轉化工程,將傳統的生物質能轉化為現代能源利用。例如,美國在1992年就大約有1000個利用木材氣化的發電廠,運行裝機650萬千瓦,年發電42億千瓦時,發電成本4-6美分每千瓦時,每千瓦投資2000-3000美元,美國加州電力供應的40%來源于生物質發電,目前,生物質動力工業在美國已成為僅次于水電的第二大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轉化為現代能源的利用在美國、瑞典和奧地利的基本能源消費中已分別占到40%、16%和10%。在歐盟國家中,開發利用的所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在內)中生物質能源已占總和的59.6%。國外生物質氣化裝置一般規模較大,自動化程度高,工藝較復雜,以發電和供熱為主,如,加拿大摩爾公司(Moore Canada Ltd)設計和發展的固定床濕式上行式氣化裝置、加拿大通用燃料氣化裝置有限公司(Omnifuel Gasification System Limitred)設計制造的流化床氣化裝置、美國標準固體燃料公司(Standard Solid Fuels Inc)設計制造的炭化氣化木煤氣發生系統、德國茵貝爾特能源公司(Imbert Energietechnik GMBH)設計制造的下行式氣化爐-內燃機發電機組系統等等,氣化效率可達60%-90%,可燃氣熱值為1.7-2.5×104kJ/m3。目前,在該領域具有水平的國家有瑞典、美國、意大利、德國等。美國近年來在生物質熱解氣化技術方面有所突破,研制出了生物質綜合氣化裝置-燃氣輪機發電系統成套設備,為大規模發電提供了樣板。
從80年代初開始,經過近20年的努力,我國生物質氣化技術也日趨完善。我國自行研制的集中供氣和戶用氣化爐產品已進入實用化試驗及示范階段,形成了多個系列的爐型,可滿足多種物料的氣化要求,在生產、生活用能、發電、干燥、供暖等領域得到利用。近年來,還將煤氣化技術引入到生物質氣化方面來,如沸騰流化床技術可用在細粒狀的生物質氣化,克服了此類原料在固定床連續加料的困難,同時生物質流化床技術也被很多研究單位和高校重視,有關該項技術的實驗研究也在進行中。
目前,我國使用的秸桿氣化技術,主要以固定床為主。固定床工藝一般采用空氣為氣化劑,這類工藝,不論是上吸式、下吸式或是平吸式的氣流方式,都有設備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可以實現多種生物質原料的熱解氣化、投資少等特點。但是得到的生物質燃氣熱值低,一般只有5000KJ/Nm3左右,且生物質氣中焦油含量高,燃料利用率低,生產、輸送、配給的成本較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由于工藝路線局限,多采用空氣為氣化劑,得到的燃氣中氮氣含量高,通常在50%左右,影響了氣體的熱值;第二,由于秸桿原料有些不利于氣化因素,使得燃料得不到*氣化,僅利用了燃料中的揮發成分,固定碳得不到充分利用。集中供氣的形式,以山東能源研究所開發的XFL秸桿氣化系列和大連環境科學研究院開發的LZ生物質干餾氣化系列為代表,前者產氣率為1.8-2.0m3/kg,但氣體熱值較低,僅為5000kJ/m3,而且氣體中焦油含量較高;后者氣體熱值可達14000kJ/m3,但產氣率低,僅為0.3 m3/kg,而且其主產品為碳,生物質氣只是副產品。目前,兩種爐型均只作為較小范圍的生物質集中供氣系統,要建大規模的系統,所帶來的一些技術及經濟上的問題尚需解決。
目前,生物質熱解氣化技術正朝著提高氣體熱值,降低焦油含量的趨勢發展。本研究項目的zui大特點一是改變了以往秸桿氣化采用空氣為氣化劑的方式,而采用水蒸汽為氣化劑,從而大大提高了所得的燃氣的熱值。二是將含焦油的干餾氣單獨導出,經焦油脫出和凈化處理后,得到的輕質焦油在特殊裝置中裂解成為高熱值燃氣。zui后將干餾氣、焦油裂解氣摻混在氣化氣中,這不僅降低了燃氣中的焦油含量,而且混合氣熱值得到進一步提高;二是干餾與氣化在同一臺設備中進行,改變了固體燃料氣化工藝中干餾和氣化分離所帶來的熱利用率低、設備投資大等不足。為生物質氣化提供了一套嶄新的工藝技術。目前,*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家十五規劃中把小城鎮建設列為十五期間的重點發展內容。為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本項目在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云南省農村能源工作站、昆明市鍋爐廠三家單位大力協作,共同攻關完成后,將能強有力促進該技術的示范運行及產業化的迅速發展。我國秸桿資源豐富,本項技術對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緩解能源緊張、提高能源品位、改善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四、項目申報單位的基本情況
五、有關項目現有工作基礎
本項目是云南省科委“高熱值生物質氣化技術”項目的后續項目,本項目有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生物質干餾后的*氣化,另一部分為生物質干餾產物的凈化、焦油分離及焦油裂解。項目的前一部分在省科委的資助下已基本完成,并通過了云南省科委組織的專家驗收;后一部分將在本次申報中獲得支持后,繼續完成。
目前,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協作單位已取得共識,將會以高昂的熱情投入該項目的研究,各施所長,精誠合作,共同完成本項目的研究工作。
六、項目達到的目標及考核的技術經濟指標
七、項目的主要內容及實施方案(含技術路線)
八、技術、經濟分析(包括技術關鍵及難點分析、市場風險分析、推廣應用前景及產業化可行性)
本項目的技術難點在于焦油的脫出、焦油中木醋酸的分離以及焦油的裂解。
本項目完成后,可作為城鎮建設中集中供氣的示范系統加以推廣應用,示范系統的技術經濟分析如下:
由于本研究開發出來的產品為高熱值、低焦油的*的秸桿氣化技術,較現行技術更具有生命力,更適應城鎮化建設的需要,因而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風險較小,推廣應用前景廣闊。本研究的完成,可為形成*的高熱值秸桿氣化產業提供一套產品樣品,進行示范工程服務。并迅速形成產業化發展。
九、經費預算及籌措方案
4、資金籌措方案
十、項目承擔單位、參加單位及主要人員的分工
本項目承擔單位為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
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為研發、實驗單位;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為設計、制造單位。
十一、必要的支撐條件及運行機制
支撐條件:
1、有前期的實驗成果;
2、得到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力支持;
2、各協作單位取得共識,
項目(課題)名稱:高熱值低焦油的秸桿*氣化技術研究
申請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太陽研究所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
一、項目概述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面臨著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改變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用現代技術開發利用包括秸桿在內的生物質可再生能源,對建立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以及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都具有重大意義。
固定床高熱值低焦油秸桿*氣化技術是城鎮建設中就地取材,實現氣體燃料集中供應的關鍵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本項目是在前期云南省科委主任基金支持的“高熱值生物質氣化技術”項目基礎上提出的。前期項目于2000年6月順利完成了生物質氣化部分的工業化中間試驗,將現行生物質熱解氣化氣體的熱值從4800-5000kJ/Nm3提高到8000-10000 kJ/Nm3。本次申請旨在希望得到*的繼續支持,圓滿完成該次高熱值低焦油秸桿*氣化技術氣化技術的工業化中間試驗,將秸桿氣化過程中的干餾氣與輕質焦油脫出,裂解成熱值較高的焦油裂解氣。zui后,將氣化氣、干餾氣及焦油裂解氣混合,得到低焦油、高熱值的混合燃氣,使之接近城市現行的人工煤氣管網輸配的各項技術參數的要求。前期項目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工藝技術*,技術經濟指標合理。直接作為小城鎮集中供氣的氣源設備,可以滿足我國在突飛猛進的城鎮化建設中,將傳統直接燃燒生物質的用能方式向現代化城市用能方式和能源結構轉變的需要,取得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的效益。
二、項目立項的必要性
中國有句老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也是說,一個家庭過日子,*件事就是用能。對于現階段的中國來說,開發利用包括秸桿在內的農林廢棄物資源,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秸桿氣化不但可以提高燃料品位,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氣體燃料清潔,易于輸送,使用方便,是小城鎮建設中值得推廣的一項好技術。我國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農村城鎮化和城市社區化建設正方興未艾。據統計,我國城鎮化水平在1978年只有17.1%,到1997年達到了30%,目前,有1.2億農民進入城鎮生活;估計到201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45%,屆時,將有6.2億農民進入城鎮生活。按“云南省小城鎮發展目標設計”的要求,2005年,全省農村鎮占農村鄉鎮總數將達到目前37.4%的全國平均水平,即農村鎮540個,建制鎮664個,農村鎮平均人口為5000人,總人口要達到270萬人。到2010年,農村鎮要占農村鄉鎮的45%,農村鎮數量要達到650個,建制鎮要達到774個,總人口達到377萬人。面對這種情況,傳統的直接燃燒秸桿以取得炊事熱能的用能方式已無法適應城鎮化建設基礎設施的要求,取而代之就是要就地取材,將秸桿氣化成為品位較高的氣體燃料,才能滿足城鎮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秸桿一直是廣大農村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它們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化而成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太陽能的有機儲存。而且秸桿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有著其他化石能源不可比擬的*性。其在形成過程中,能吸收大氣中的CO2,減輕溫室效應;合理地使用秸桿資源,可增加作物秸桿的回田,有效減輕現代農業帶來的化肥對耕地的污染及水體的富營養化等方面的困惑,同時還可以減少對森林的砍伐,增加森林覆蓋率,保持水土,促進生態良性循環。能源的利用水平、質量與數量,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生活水平的現代化也是用能水平的現代化。中國十幾億人口,70%在農村,只有實現農村用能方式的*轉變,社會才會同步發展。
山東能源研究所經過 “七五”、“八五”近十年的攻關研究,于1995年推出下吸式的XFL系列秸桿氣化集中供氣系統,在山東恒臺縣大潘村進行93戶的集中供氣試點以來,經過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全國已有近百個供氣站相繼建成投入運行。而云南省自2000年開始到目前為止,也建成三個集中供氣點供氣。這充分說明秸桿氣化集中供氣深受農戶,特別是城鎮化后的農戶的歡迎。中國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發展中農業大國,在剛剛踏入21世紀的時刻面臨著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在不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的前提條件下,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改變傳統的能源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開發利用秸桿生產清潔能源是一項必然選擇。
然而,目前的秸桿熱解氣化集中供氣技術,均屬于空氣為氣化劑的固定床氣化爐型,所得氣體的熱值低(5000KJ/NM3左右),焦油含量高(900-100000mg/m3不等),與城市管網輸配所要求的燃氣的標準相距甚遠,只能在較小范圍、較短距離內供應,無法滿足城鎮建設要求的較大規模的應用。本項目提出的高熱值低焦油秸桿*氣化技術,在云南省科委主任基金的資助下,已完成氣化部分的研究結果表明,氣體熱值接近10000KJ/NM3,為現有產品氣的一倍,而且幾乎不含焦油。如果繼續得到支持,進一步完善整套技術,將干餾氣中的輕質焦油脫出并進一步裂解,zui后將氣化氣、干餾氣和焦油裂解氣混合,燃氣熱值和焦油含量將幾乎達到城市管道煤氣的要求。這將為城鎮建設提供一套秸桿氣體燃料集中供氣的*基礎設施。
三、相關領域國內外技術現狀、發展趨勢
在發達國家,生物質作為能源的利用,多采用高投入、高產出的方式,建設大型的生物質能轉化工程,將傳統的生物質能轉化為現代能源利用。例如,美國在1992年就大約有1000個利用木材氣化的發電廠,運行裝機650萬千瓦,年發電42億千瓦時,發電成本4-6美分每千瓦時,每千瓦投資2000-3000美元,美國加州電力供應的40%來源于生物質發電,目前,生物質動力工業在美國已成為僅次于水電的第二大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轉化為現代能源的利用在美國、瑞典和奧地利的基本能源消費中已分別占到40%、16%和10%。在歐盟國家中,開發利用的所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在內)中生物質能源已占總和的59.6%。國外生物質氣化裝置一般規模較大,自動化程度高,工藝較復雜,以發電和供熱為主,如,加拿大摩爾公司(Moore Canada Ltd)設計和發展的固定床濕式上行式氣化裝置、加拿大通用燃料氣化裝置有限公司(Omnifuel Gasification System Limitred)設計制造的流化床氣化裝置、美國標準固體燃料公司(Standard Solid Fuels Inc)設計制造的炭化氣化木煤氣發生系統、德國茵貝爾特能源公司(Imbert Energietechnik GMBH)設計制造的下行式氣化爐-內燃機發電機組系統等等,氣化效率可達60%-90%,可燃氣熱值為1.7-2.5×104kJ/m3。目前,在該領域具有水平的國家有瑞典、美國、意大利、德國等。美國近年來在生物質熱解氣化技術方面有所突破,研制出了生物質綜合氣化裝置-燃氣輪機發電系統成套設備,為大規模發電提供了樣板。
從80年代初開始,經過近20年的努力,我國生物質氣化技術也日趨完善。我國自行研制的集中供氣和戶用氣化爐產品已進入實用化試驗及示范階段,形成了多個系列的爐型,可滿足多種物料的氣化要求,在生產、生活用能、發電、干燥、供暖等領域得到利用。近年來,還將煤氣化技術引入到生物質氣化方面來,如沸騰流化床技術可用在細粒狀的生物質氣化,克服了此類原料在固定床連續加料的困難,同時生物質流化床技術也被很多研究單位和高校重視,有關該項技術的實驗研究也在進行中。
目前,我國使用的秸桿氣化技術,主要以固定床為主。固定床工藝一般采用空氣為氣化劑,這類工藝,不論是上吸式、下吸式或是平吸式的氣流方式,都有設備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可以實現多種生物質原料的熱解氣化、投資少等特點。但是得到的生物質燃氣熱值低,一般只有5000KJ/Nm3左右,且生物質氣中焦油含量高,燃料利用率低,生產、輸送、配給的成本較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由于工藝路線局限,多采用空氣為氣化劑,得到的燃氣中氮氣含量高,通常在50%左右,影響了氣體的熱值;第二,由于秸桿原料有些不利于氣化因素,使得燃料得不到*氣化,僅利用了燃料中的揮發成分,固定碳得不到充分利用。集中供氣的形式,以山東能源研究所開發的XFL秸桿氣化系列和大連環境科學研究院開發的LZ生物質干餾氣化系列為代表,前者產氣率為1.8-2.0m3/kg,但氣體熱值較低,僅為5000kJ/m3,而且氣體中焦油含量較高;后者氣體熱值可達14000kJ/m3,但產氣率低,僅為0.3 m3/kg,而且其主產品為碳,生物質氣只是副產品。目前,兩種爐型均只作為較小范圍的生物質集中供氣系統,要建大規模的系統,所帶來的一些技術及經濟上的問題尚需解決。
目前,生物質熱解氣化技術正朝著提高氣體熱值,降低焦油含量的趨勢發展。本研究項目的zui大特點一是改變了以往秸桿氣化采用空氣為氣化劑的方式,而采用水蒸汽為氣化劑,從而大大提高了所得的燃氣的熱值。二是將含焦油的干餾氣單獨導出,經焦油脫出和凈化處理后,得到的輕質焦油在特殊裝置中裂解成為高熱值燃氣。zui后將干餾氣、焦油裂解氣摻混在氣化氣中,這不僅降低了燃氣中的焦油含量,而且混合氣熱值得到進一步提高;二是干餾與氣化在同一臺設備中進行,改變了固體燃料氣化工藝中干餾和氣化分離所帶來的熱利用率低、設備投資大等不足。為生物質氣化提供了一套嶄新的工藝技術。目前,*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家十五規劃中把小城鎮建設列為十五期間的重點發展內容。為該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本項目在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云南省農村能源工作站、昆明市鍋爐廠三家單位大力協作,共同攻關完成后,將能強有力促進該技術的示范運行及產業化的迅速發展。我國秸桿資源豐富,本項技術對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緩解能源緊張、提高能源品位、改善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四、項目申報單位的基本情況
五、有關項目現有工作基礎
本項目是云南省科委“高熱值生物質氣化技術”項目的后續項目,本項目有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生物質干餾后的*氣化,另一部分為生物質干餾產物的凈化、焦油分離及焦油裂解。項目的前一部分在省科委的資助下已基本完成,并通過了云南省科委組織的專家驗收;后一部分將在本次申報中獲得支持后,繼續完成。
目前,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協作單位已取得共識,將會以高昂的熱情投入該項目的研究,各施所長,精誠合作,共同完成本項目的研究工作。
六、項目達到的目標及考核的技術經濟指標
七、項目的主要內容及實施方案(含技術路線)
八、技術、經濟分析(包括技術關鍵及難點分析、市場風險分析、推廣應用前景及產業化可行性)
本項目的技術難點在于焦油的脫出、焦油中木醋酸的分離以及焦油的裂解。
本項目完成后,可作為城鎮建設中集中供氣的示范系統加以推廣應用,示范系統的技術經濟分析如下:
由于本研究開發出來的產品為高熱值、低焦油的*的秸桿氣化技術,較現行技術更具有生命力,更適應城鎮化建設的需要,因而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風險較小,推廣應用前景廣闊。本研究的完成,可為形成*的高熱值秸桿氣化產業提供一套產品樣品,進行示范工程服務。并迅速形成產業化發展。
九、經費預算及籌措方案
4、資金籌措方案
十、項目承擔單位、參加單位及主要人員的分工
本項目承擔單位為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
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為研發、實驗單位;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為設計、制造單位。
十一、必要的支撐條件及運行機制
支撐條件:
1、有前期的實驗成果;
2、得到昆明鍋爐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力支持;
2、各協作單位取得共識,有較高的積極性。
運行機制:
以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為主體,發揮各單位的長處,共同努力,使本項目能夠順利完成。在項目完成后,共同組建一家股份公司,形成集研發、生產、推廣一條龍的產業化運作方式。
有較高的積極性。
運行機制:
以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為主體,發揮各單位的長處,共同努力,使本項目能夠順利完成。在項目完成后,共同組建一家股份公司,形成集研發、生產、推廣一條龍的產業化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