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在高懸浮物污水處理中,ZJ/DH-II污水凈化器顯示了較大的技術優勢。它無須設置預沉池,可以快速連續地將SS≤30000mg/L的污水凈化到5~50mg/L,該技術高可以處理SS≤90000mg/L的污水,為高濃度灰渣水處理開辟了一條新途徑,解決了灰渣水回用中的難題。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火電廠濃灰渣水(含煤廢水)處理回用; 適用于水濁度小于3000mg/L的各類江河、湖、水庫等為水源的城鎮、工礦企業的水廠,作為主要的凈水處理裝置; 對于低溫、低濁、有季節性藻類的湖泊水源; 用于冶金工業循環水系統,可大幅度地提高循環用水水質; 3、主要特點 工藝流程短,故障率低,運行穩定可靠; 處理能力強,效率高。設備處理負荷可達SS≤3000mg/L,高可達SS≤9000mg/L; 設計負荷高,廢水停留時間≤30min; 設備占地面積小,系統無須配備預沉池、污水調節池、污泥池和清水池,可按普通過渡水池設計以節省占地面積; 處理后出水水質好SS=5-50mg/L,防止了冷卻塔和水封槽集灰,并可回用于爐膛密封; 采用PLC控制,自動化程度高,工人勞動強度低; 設備排污量少,污泥濃度高,含水率低; 操作簡便,濾料使用周期長,反洗周期達0.5-1個月一次,具有顯著的節水、節能及環境、社會、經濟效益; 設備本體免維護,減少維護工作量; 設備運行只需一次提升,節省配套機電設備投資,節省電耗; 設備采用工廠化生產模式,大大提高設備的精度、質量和美觀程度,提高產水質量; 設備采用工廠化生產模式,可批量生產,縮短了施工工期。 4、工作原理及結構 ZJ/DH-II型污水凈化器是在原DH型污水凈化器基礎上改進而成,將物理、化學反應有機融合在一起,集成了直流混凝、臨界絮凝、離心分離、淺層沉淀、動態過濾及污泥濃縮沉淀技術,短時間內(25~30min)在同一罐體中完成廢水快速多級凈化的一體化組合設備。 凈化器為鋼制罐體,上中部為圓柱體,下部為錐體,自下而上分別為污泥濃縮區、混凝區、離心分離區、動態過濾區、清水區。 直流混凝和臨界絮凝技術取代了混凝反應池,在泵前及泵后投加絮凝和助凝藥劑,利用泵、管道、水流完成藥劑的水解、混合、壓縮雙電層,吸附中和作用后高速沿切線方向進入罐體快速完成吸附架橋,絮凝形成礬花。 離心分離是利用廢水沿切線方向進入罐體產生高速旋流、產生離心力,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廢水中形成的懸浮顆粒及礬花被甩向器壁,并隨下旋流及自身重力作用沿罐內壁下滑至錐形污泥濃縮區,廢水向下作螺旋運動到程度后向中心靠攏,又形成向上的旋流,這股旋流水質較清,流向設置在上層動態過濾區。在離心分離區一般粒徑大于20μm的懸浮顆粒(礬花)被固液分離至污泥濃縮區。廢水經離心分離進入淺層沉淀區,斜管沉淀區是根據淺池沉淀理論設計。在沉降區域設置許多密集的斜管,使水中懸浮雜質在斜板或斜管中進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動,分離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斜板(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這種池子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積上可提高處理能力3~5倍。淺層沉淀區上部出水進入動態過濾區再次完成吸附過濾作用,過濾區采用表面吸附的懸浮濾料,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可截留5μm以上的粒徑的懸浮物。在動態狀態下過濾,因此濾料不易堵塞,吸附的顆粒物易脫落又下沉至分離區,因此濾料反洗周期長(0.5~1個月反沖洗一次)。廢水經多級固液分離及凈化后排出。 離心分離、淺層沉淀、過濾脫落的懸浮顆粒在離心力及重力的作用下進入污泥濃縮區,污泥在錐形泥斗區中上部經聚合力的作用下,顆粒群體結合成一整體,各自保持相對不變位置共同下沉,在泥斗區中下部SS很高,顆粒間將縫隙中液體擠出界面,固體顆粒被濃縮壓密后從錐體底部排出,一般污泥含水率≤90%(排污量只有傳統工藝的1/6)。 5、典型應用工藝 用于電廠灰渣水改造和新建項目,根據電廠原有設施和現場條件,采用的工藝略有不同,但基本的工藝系統一致。 撈渣機溢流水自流進入排水槽,排水槽用作調節池,調節池污水經渣漿泵提升,在管道混合器前后分別投加絮凝劑和助凝劑,在混合器完成直流混凝反應,然后進入(旋流)污水凈化器,經離心分離、重力沉降、動態吸附過濾及污泥濃縮等過程,從凈化器頂部排出清水自流進入冷卻塔,經冷卻后水溫為30-35℃,然后進入清水池,再經回用水泵送至回用水點,用于爐膛密封及撈渣機鏈條冷卻。灰水處理產生的濃渣排入污泥池,再經污泥泵送至撈渣機循環處理。 |